News

最新资讯

教你愉快地掌握改善方法(3)

【发布时间:2018-08-01】

改善的切入点是分析工作方法

 

忙不是失败的原因,要找到真正的原因。

 

“因为太急了才会出错”,而对策是“别急”,这样是无法解决问题的

上次的例子中,提到仅仅对瓶装啤酒的一个标签做出了改善,从中我们就可以看出“改善的根本”。这个根本就是“怎样寻求错误和失败的原因”。

比如说,发现标签贴反并追问原因时,得到的回答大多是“慌慌张张就放错了”,“太急了放错了”,“实在太忙了”,“不小心”“看错了”等等。

然而,为这些原因而制定出的对策肯定是有局限性的。所谓“对策”,应该是“原因的相反面”,而以上原因的相反面的对策则只能是“别慌”、“别着急”、“增加员工”、“小心一点”等等。

这样根本不能解决任何问题。但即使如此,在没有改善的职场,这样的回答和应对总在无限重复。

 

是不是存在“工作方法”的原因?

但是在改善做得比较好的职场,这时就会考虑“是不是工作方法有问题?”

如果有,那么对策就应该是改变工作方法,这样才能抓住改善的切入点。也就是说,换个角度确认深层次的问题,才能明确真正的原因。

因此我们才明白,正是因为错误的工作方法,才会发生“慌张之下弄错了”“太忙了看漏了”“不小心看错了”等等问题。所以,“忙乱”“太急”等等都只是一种状态,而不是直接原因。

这样说的事例就是之前提到的再标签摞的侧面画一条线。这种判断正反的方法,不管多么忙,多么急都不会弄错。 


如果没有找到失败的真正原因,就只剩下借口了

人非常容易把“工作的状态”当成是“失败的原因”,比如:“很忙”“累了”“人手不足”等,其实这些都是最方便找到的“借口”而已。

但是,如果只拘泥于这些是没办法进行改善的。因为工作条件和工作的状态有时并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改变的。很可能到会演变成“太忙了所以做错”“太急了所以做错”的这样的找借口的无限循环。

但改善是在不改变当前工作条件的前提下,通过工作方法的改变来对应问题的。对于想要改善的人来说,所处的条件是改善的动机和理由。而对不想改善的人来说,所处的条件只是编造借口的材料而已。

 

只是改变了工作顺序的改善

下面介绍一个工作内容完全没变,只是改变了工作顺序的改善的例子。 

买一件五百日元的东西,结账时付了一张一万日元的钞票。本来想着会有很多找零,但却只拿到了一点点。“咦?我刚才付了一万元啊?”,但店员却说:“我刚才收到了一千元。”

这种时候双方很容易陷入一个无休止的争论中。递出去的纸币已经放在收银箱里了,但收银箱里还有很多一万和一千的纸币,根本分不清哪张是哪张了。真相只有一个,肯定是有一方记错了,但是这种情况下,双方却都不会相信对方的说法。

所以,在很多比较好的店铺里,会稍微改变一下收银的工作方式,来避免这种争论的发生。

这个办法就是,将收到的纸币用磁铁贴在收银台边。这是一个便利店或是超市都经常利用的方法,因为店员和客人都能看到放在两人间的那张钞票,就不会再发生“是一万”“不,是一千”这样的争论了。

仅用了小小的一颗磁石,也是一项改善

不停重复着如上争论的店和用这种方式收银的店有什么区别呢?工作内容其实几乎是一样的。

①  收钱(将钱放入收银箱)

②  用收银台计算找零

③  将零钱和小票递给客人

区别就在于动作的顺序不同。是将客人递过来的纸币马上放入收银箱?还是最后放入收银箱?

只是这样一点点区别,也许会造成两种完全不同的结果,一个是客人和收银员发生误会,互相不满。一个是客人能够高高兴兴地买东西,收银员也能轻松工作。

并且,这也只使用了小小的一块磁铁。即使改善产生的效果很大,但大家都知道,这并不是一个很大的改变。像这样,在工作方法上稍微下一些小工夫,就是很好的改善。

TOP

QQ咨询

400-8857-123